创办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为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山西太谷创立了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
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
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毗邻素有“中国铀都”之美誉的721矿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
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1978年4月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华东地质学院成为国防科工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前身)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的第一所高校,在全国首创了部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进行省部(委)实质性共建的新模式。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院。
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国防生后备军官选拔基地。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
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
东华理工大学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贝谷科技联合东华理工共建核辐射探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与武警黄金指挥部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学校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行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原英文校名“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ECIT)更名为“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ECUT);校训由“明德厚学,爱 国荣校”变更为“敦本务实,崇义奉公”;校风由“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变更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国家联合研究中心。
东华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学校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东华理工大学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招生增至全国26省市区。
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中国在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校与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与中核环保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龙安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